——记民建会员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主治医师袁海鹏
2010年3月22日,在四川特大地震二年后,山东省由泰安市组建了援川医疗队,奔赴灾后重建的战场——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。在这个医疗队中,有一名民建会员,他就是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主治医师袁海鹏。援川三个月的时间里,袁海鹏同志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,牢记550万泰安人民的重托,在山东省卫生厅驻北川指挥部、泰安市援川指挥部的领导下,在受灾最严重、气侯最为恶劣、医疗条件较差的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无私奉献,无悔付出,谱写了一曲壮丽诗篇。
在北川,医疗队员面临着一系列的艰苦条件,水土不服、气候潮湿、蚊虫叮咬、余震不断,这些也都是袁海鹏同志从未经历过的。但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,三个月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,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,在简陋的板房中,努力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艰难困苦,尽力适应恶劣环境,从未因条件艰苦而影响工作。在和当地百姓群众接触的过程中,他也时刻注重方式方法,尊重他们的习俗,表达自己的爱心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山东卫生在援川工作中的良好形象。
由于情势所迫,到达北川的第二天,医疗队就立即被安排到医院正常上班。北川县人民医院的各项条件的艰苦远远出乎援川医疗队员们的预料。该院原有职工184人,地震中103人遇难,许多科室无一人生还,所有的仪器设备几乎全部埋在了废墟当中,建设中的新的北川县人民医院,大约到年底才能投入使用。医疗队到达时,北川县医院是在擂鼓镇上临时设立的板房医院,科室都是拼凑起来的,且都严重缺员。本院职工大部分都在外地进修,所以医院的正常运转基本是靠山东医疗队来维持。袁海鹏被分派到内儿科,负责诊治内科和儿科病人。
到位后,袁海鹏同志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。在工作中他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消化系统病人都需要做内镜检查。但当时的北川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虽然有震后捐赠的日本OLYMPAS胃镜和肠镜各一条,但由于医院技术人员缺泛,一直未能开展内镜工作,需做检查的患者都要到其他的县、市医院进行检查。这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,同时也给患者增添了极大的麻烦和经济负担。于是,他便与医院相关领导联系、协商,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,把内镜工作重新开展起来。得到有关领导同意后,袁海鹏同志对脏乱不堪的板房内镜室进行了彻底打扫,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内镜进行组装和调试,并对整个内镜室进行了严格消毒。赴川工作后第三天,震后的北川县医院内镜室迎来了第一位病人,袁海鹏对这位病人进行了胃镜检查,由于这儿的内镜没有配备显示器,所以只能用眼睛靠在镜子的目镜上面进行观察,第一次这样操作,开始有些不太适应,但他积极调整,努力克服,持镜、插镜,循腔观察,每一个步骤都做的仔细、到位,不到十分钟,就顺利完成了第一例胃镜检查,北川的百姓终于不需要跑到几十公里之外去做胃镜了。
由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在震中伤亡惨重,各科人员严重短缺,在工作中,医疗队除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外,对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也是重要任务。所以在工作中,袁海鹏注重对当地医院人员的培训,在对年轻医生的传帮带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工作中从点滴做起,从基础操作着手,为下级医生做出表率。在医疗文书的书写、医嘱的下达、问诊、体检等方面,逐渐培养他们严谨、规范的医疗作风。通过查房、操作等方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、技能和技巧传授给他们,针对各项医疗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,身体力行地引导他们强化无菌操作、指导合理用药,并多次为他们举办业务讲座,使他们确实掌握各种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的基础知识和诊疗常规,全面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,和全体队员一道,为北川县医院留下了一支“不走的医疗队”。
根据医院的总体安排,袁海鹏积极参与各项外出和保障任务。四月份代表卫生系统参加了北川县“科普之春”科技宣传月活动,在活动中为当地群众进行了健康查体、健康咨询和健康宣教。多次随医院“急救120”接诊、转诊病人,保证了病人途中的生命安全,并多次参加了当地的干部保健工作。北川县医院承担着全县干部职工的健康查体保健任务,袁海鹏负责内科系统的体格检查,三个月来,共接待健康查体人员三百余人,圆满完成了任务,受到了当地领导和医疗队领导的表扬。
三个月来,袁海鹏在北川的工作岗位上,切实做到了不怕苦、不怕累,以自己过硬的技术、扎实的作风、高尚的医德和高度负责的态度,开拓性地为北川人民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,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,也在当地老百姓中为山东医疗队获取了极高的口碑。短暂三个月的援川工作已经结束,但袁海鹏同志和医疗卫生队员们 “大爱无界,无私奉献” 的抗震救灾精神将永远在北川大地绵延传播。